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有哪些具体要求?教育部8问答详解
大家好,这里是关于[2016科目二考试技巧解读],[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有哪些具体要求?教育部8问答详解]问题的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请关注本站其他相关内容,共同学习吧!
文章目录
2016科目二考试技巧解读
科目二考试相对于其他考试来说是比较难和项目比较多的,这个就是要求学员们要充分的掌握各种驾驶技巧,那么科目二5项考试技巧有哪些?
一、坡道定点停车与起步操作技巧:
坡道定点停车主要是车速不能过快,离合一定稳住保证有动力能够前行就行速度不能太快,感觉车辆太快时就把离合向下压一点,动力不够就在放一点可以反复这样操作来控制车速,在上坡前提前调整方向观察车头正中偏右15cm处A点与车道右侧变沿线A线重合保持方向不动直行,这时车辆右侧与车道边沿线的距离在 20cm左右,当车辆快接近停车点时注意观察车头横线B线与B点平行,离合和刹车及时踩下拉起手制动回空挡。
坡道起步必须在30秒内完成,首先开启左转向灯挂一档,慢抬离合至车辆有抖动出现,离合稳住不动加油至发动机转速达到1500转时油门稳住不动,微抬离合发动机转速下降到1000转左右时,(发动机声音变小时)放开手制动(不能过快缓慢放下防止溜车)。
二、直角转弯操作技巧:
直角转弯有左转弯和右转弯两种,在听到语音报播后开启转向灯,左转弯就要将车辆在进入转弯前靠右边车道边沿线行以右侧边缝对右线A点与A线重合,右转弯则反之,注意观察B点与B线重合时及时向左打满方向,转弯过去后车头即将要与车道对正时回正方向,观察下一考项及时调整方向准备进入下一考项。
三、科目二曲线行驶操作技巧:
在进入曲线行驶前首先观察进入的第一个转弯是右转弯还是左转弯,右转弯车辆就要靠左行驶,左转弯车辆就要靠右行驶,使车与靠近一侧的边沿线距离保持 30cm左右即可,注意观察车头内侧与外侧转弯处的边沿线重合时开始转动方向,左转弯即向左转方向,右转弯即向右转方向,保持车头前内侧与外侧边沿线交汇行驶,方向车速不可太快,出去后方向回正。
四、倒车入库操作技巧:
科目二倒车入库首先要控制车速,使用半联动使车辆低速前进或倒退,注意观察每个参照点的准确位置和打方向的时机,主要以后视镜为主,观察车与库边线的距离和平行,不论是前进或倒车都要牢记方向是 “那边宽则方向向那边调整” 的原则,在科目二进行初次练习的学员可采用间接停车的方法,达到完全掌握方向和参照点后在进行一次完成。
五、侧方位停车操作技巧:
1、在进库前首先要调整好车右侧与库的距离,一般以30cm到50cm比较合适。
2、观察右后视镜看到车库前边的横线出现在右后视镜里时停车。
3、挂倒档观察右后视镜等车库前横线在右后视镜里向下边消失时,快速把方向右打死。
4、观察左后视镜看到侧方位后内角出现时,方向快速左回正。
】
5、观察左后视镜看到左后轮即将压线时,(不可过线)方向左打死。
6、观察车头走正时停车,回空挡拉手刹,开启左转向灯挂一档放手刹起步出库。
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有哪些具体要求?教育部8问答详解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以下简称《名单》),确定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等44项竞赛活动为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就《名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请介绍一下公布《名单》的主要背景。
自2018年教育部制定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以来,教育部已连续四年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评审,并公布竞赛活动名单。今年3月,为更好满足竞赛活动管理的实际需要,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对《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完善,以四部门名义联合印发了修订后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按《管理办法》要求,于今年5月启动了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评审工作,经主办单位自主申报、专家评审、公示和复核等程序,最终确定了《名单》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2.请介绍一下此次评审主要遵循了哪些原则?
一是坚持正确导向,入围竞赛要符合《管理办法》及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是强化底线要求,不得举办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竞赛,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竞赛,对高中阶段的学科类竞赛严格控制数量。
三是注重竞赛质量,优先遴选主办单位资质过硬、科目设置合理、章程制度规范、活动经验丰富、组织筹办严密的竞赛项目,宁缺毋滥,严把竞赛的质量关。
四是不断优化结构,通过竞赛体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要求,既有培育自然科学素养、人文综合素养、艺术体育类等传统竞赛,又新增了一批与芯片技术、卫星导航、人工智能等高精尖科学技术有关的竞赛,着眼服务解决“卡脖子”问题。同时,新增了劳动技能、文化遗产等综合素质类型竞赛,进一步优化了竞赛结构。
3.公布的《名单》较之前公示时少了一项,请介绍一下主要原因。
按照规定程序,专家评审之后,我们将45项拟同意举办的竞赛活动名单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公示期间收到一些情况反映,我们高度重视,逐一进行了研判,委托有关专业机构进行了认真调查核实。经过调查发现,有一项竞赛的主办方存在不良记录,不符合《管理办法》有关条款的规定,因此取消了上述竞赛活动,最终向社会正式公布了44项竞赛活动名单。
4.公布《名单》的通知中为何强调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和高考加分项目?
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是以立德树人为目的,旨在挖掘学生特长爱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公益性教育活动,不应与招生入学存在任何关联。《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教育部曾多次要求各地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幼升小、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不得将任何竞赛奖项作为升学依据;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要求,严禁将各类竞赛获奖情况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中考)加分依据。
同时,2015年、2019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促进公平、规范管理、科学精准”的原则,先后开展了两轮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确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按照这一精神,这次审批通过的竞赛均不得作为高考加分项目。
5.《名单》内的竞赛在举办时有哪些具体要求?
一是关于时间要求,《名单》内的竞赛举办时间原则上为2022年9月至2025年8月,在此期间每学年举办不得超过1次,累计不超过3次。
二是关于公益要求,竞赛应坚持公益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向学生、学校收取成本费、工本费、活动费、报名费、食宿费、参赛材料费、器材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费用,做到“零收费”。不得指定参与竞赛活动时的交通、酒店、餐厅等配套服务。不得通过面向参赛学生组织与竞赛关联的培训、游学、冬令营、夏令营等方式,变相收取费用。不得推销或变相推销资料、书籍、辅助工具、器材、材料等商品。不得面向参赛的学生、家长或老师开展培训。不得借竞赛之名开展等级考试违规收取费用。赞助单位不得借赞助竞赛活动进行相关营销、促销活动。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学生或组织学生参赛的学校转嫁竞赛活动成本。
三是关于组织要求,竞赛各项工作由主办方及承办单位直接负责实施,不得进行委托、授权;必须建立专家选聘、命题阅卷、结果公开、异议申诉等各项办赛机制,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学术不端、有失公允的情况发生。
6.《名单》内的竞赛该如何报名参赛呢?
各项竞赛的报名时间及方式由各主办方自行发布,请各位学生和家长关注各主办单位发布的信息。竞赛各项工作由主办方及承办单位直接负责实施,不得进行委托、授权,严禁委托校外培训机构组织引导学生报名或代为接收报名。
7.请问《名单》之外的违法违规竞赛活动将如何查处?
一是切断违规源头。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各类教育机构和其他机构不得组织承办或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名单》之外的竞赛活动,不得为违规竞赛提供场地、经费等条件。
二是严肃核实查处。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通过调研、巡查等方式,强化对竞赛活动的监督检查,对违规举办的,将严肃处理,有关处理情况及时通过教育部官方渠道向社会公告。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竞赛活动要加强属地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对违规竞赛严肃查处。
三是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如有任何违规竞赛线索,欢迎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反馈(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邮政编码:100816,电子邮箱:xwjg2021@163.com)。
同时,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对于《名单》以外的违法违规竞赛活动,尤其是打着竞赛旗号收取费用的活动,要擦亮双眼、谨慎辨别、自觉抵制、以防受害。
8.下一次竞赛申报及评审将于何时开始?
根据《管理办法》,竞赛活动清单每三年动态调整一次。此次《名单》公布后,将于三年后(2025年)开展下一轮次(2025-2028学年)的竞赛申报及评审。届时相关通知将在中国教育学会官网(www.cse.edu.cn)发布,敬请留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损害到您的利益,本站在核实之后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