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故事创作中的左右之分 左翼右翼是什么意思(关于左翼右
大家好,关于[左翼右翼是什么意思(关于左翼右],[浅谈故事创作中的左右之分]的问题解答如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请关注本站其他相关内容,共同学习吧!
文章目录
左翼右翼是什么意思(关于左翼右
1、左派和右派两词通常被用来对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和政党进行分类。
2、左派和右派通常用来表达完全对立的看法,尽管某个团体或个人可能对某些事物采取左派的立场、却对另一些事物采取右派的立场。
3、传统来说,左派通常主张积极改革,主张把旧的意识形态和制度革除,从而建立新的意识形态和制度,反对派一般自认为左派;右派一般较为保守,主张稳妥、秩序、渐进、缓慢的改革方式,强调维护旧有传统,保皇党一般自认为右派。
4、左派与右派都是相对而言,在不同背景下两者主张的具体内容不会相同,不能以静态的“主义”或“阶级”划分。
5、两词是相当广泛的形容用词,用以作为一种广泛的辩证法解释方式,可以用作形容或区分一种政治立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或是一个政治党派。
6、除非是将其套用至多维的政治光谱上,否则这两词通常是用以描述两种完全相对的立场。
7、在西方国家的历史印象中,会认为左派指支持社会平等、反对阶级统治;而右派认为社会分层有其自然性和不可避免性。
8、在范围上,左派通常包含进步主义、社会主义、世界主义、绿色政治、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左翼专制主义、世俗主义、平等主义、左翼民粹主义、反帝国主义、反资本主义以及无政府主义,而右派通常包含保守主义、反动主义、民族主义、传统主义、资本主义、右翼专制主义、神权政治、自由意志主义、保守自由主义、右翼民粹主义以及法西斯主义。
本文关于左翼右翼是什么意思的基本详情介绍就讲解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政史学科中经常提到“左派”“右派”“左倾”“右倾”“左翼”“右翼”等概念。
浅谈故事创作中的左右之分
故事的创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阐述政治观点。有人的地方就分为左中右,自然文艺创作也存在着左翼的语境与右翼的语境。那么左翼文化和右翼文化在剧作上有什么具体的区别呢?本文便以《泰坦尼克号》为例,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一下不同语境下的故事特点有什么差距。
在左翼语境下的故事往往有如下特点——
左翼故事中的主角们通常对维护既有秩序没有多大兴趣,或者根本不重视。他们并且对陈旧腐朽社会传统,不平等且不近人情的社会规则,以及不符合时代现状的秩序嗤之以鼻。
如果故事中有一种可以打破保守秩序的势力或者思潮出现,主角便会因为收到感召而投身其中,并且迅速地成为这种力量的引领者。
作为男主角的恋人,左翼故事中的女主角们往往来自一个与主角身份差距很大的阶层。与此同时,女主角们但往往也会面临一些该阶层内十分常见,但无法凭借女主角自身力量解决的问题。因此她们必须要求助于男主角,因为对方的自无产阶级属性可以使她们跳出阶级的狭隘视野,最终用新思想和新方法来解决她们的问题。
在左翼故事中,作为主角伙伴的重要配角们一般也来自与主角相近的阶层。而这其中有两种人的出身一般会比主角稍高,比如艺术家和掌握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这些角色一般出身于小资产阶级或者中产阶级,他们所在的阶层和群体往往很难在死水一般的旧社会体系中保持生活的体面,因词这些角色很容易被主角的行动力和人格魅力所吸引,加入主角的阵营中,为主角与反派的斗争提供助力,指明方向。
故事的反派——也就是主角的敌人们往往来自统治和剥削阶层,这些人对底层充满着歧视和敌意;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充满抵触,也不信任任何变革;对他人的基本权利,比如生命、爱情和贞操十分漠视;奴役的成本足够低廉时,绝对不会考虑其他的统治方式;对科学和知识要么过于迷信,要么完全弃如敝履;对艺术和美学也缺少应有的修养,要么十分没品,要么品味十分极端。
主角和反派之间的矛盾不管产生于什么原因,其最终结果都会转变为阶级之间的矛盾——比如《泰坦尼克号》中头等舱和三等舱中乘客们在面临生存权利时的不平等。而与之相对的是,反派的失败往往也会带来其所依附的阶层的整体失败。这种阶层的胜利或者失败是无视国界与民族的,比如在电影《阿凡达》中,主角杰克代表的底层人民和娜美星人一同战胜了代表着西方殖民主义的矿业公司的压迫,但影片的矛盾却并没有因此扩展到种族之间的矛盾上。就像在一些抗战题材影片中,日本人民、日本左翼人士也与中国军民一样,也属于被以日本军国主义者反派戕害的对象,因此他们会团结起来共同反抗军国主义者的恶行。
反过来我们再来看看右翼语境下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在右翼的故事中,主角往往出身高等统治阶层。他们的外表光鲜亮丽,观念上强调着秩序与伦理的重要,在生活方式上的也保持着极高的水准,沉醉于日常礼仪的仪式感带来的美感。对于其所在团体和阶级所建立的秩序,主角一般会倾向于认同和改良,并且准备面对秩序破坏者的挑战。
在思想上,这些故事的主角往往有沙文主义的倾向,并且并不掩饰自己对其他团体的偏见,折现团体包括并不限于国家、民族、部落、家族、职业。而故事的主线往往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佐证这些偏见。
另一方面,影片也会将主角维护其所在团体利益的行为正义化,并且强调个人权利的神圣属性,比如财产和名誉。因此右翼故事的展开重心往往集中在财产、权力和名誉的争夺上,例如争夺继承权的宫廷戏,争夺财产的豪门戏,争夺交配权的宫斗戏等。在这些作品的语境中,统治者、资本家和地主们的光辉一面会格外放大,故事会强调他们为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美化其所在的阶层对底层民众的统治行为并强调其合理性,即使这些行为中含有役使、收税、征发、纳妾、审判之类赤裸裸的统治内容。
故事中的反派们往往是来自其他阶层和阵营的挑战者,有时候也会包括来自同一阵营的利益冲突者。这些反派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随着他们的出现,传统的优良秩序被也随之被破坏。而主角则肩负着驱逐秩序破坏者,恢复高贵传统的责任。
在右翼语境下的故事中,女主角们往往会被贞洁问题所困扰,这也包括思想上的忠贞。这些故事的女性主角在爱情方面往往缺乏自制力,女主角的心境会不断在男主角和其他竞争者(包括反派)之间的游移,而这也构成了这类故事的情感主线。
因此在此语境下,男女主角们的情感归宿往往也挺意味着人身所有权的归宿,也就是婚礼。而左翼语境下,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归宿往往止步于宣誓爱情,并不一定需要发展到婚礼这个阶段。
最后我们来谈谈右翼故事中主角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在右翼的故事中,主角因为与群众存在着较大的阶层差异,因此双方的交流往往是止乎于礼,很难产生密切的关系。所谓主角和群众之间建立了的紧密关系,往往也是某种形式的牢固人身依附关系(比如《OVERLORD》)。因此主角给予群众阶层的善意,往往带有着施舍的意味。而与群众阶层的关系确立之后,这个阶层中的角色往往只是主角们的崇拜者和追随者,而很难出现竞争者和朋友。
一言以蔽之,右翼文化作品注重王侯将相富贵人家,左翼文化作品注重众生平等我为人人。双方的价值观各有优劣,从中产生的作品中所展示的魅力也不分伯仲。而长久以来,东西方的文化创作领域都是左派思想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右翼思想受到了全方位的打压。好莱坞影视资本势力的崛起象征着右翼思想开始渗透传统西方文艺创作领域。而在中国,右翼思想的文化产品则主要以网络为主要传播途径,并且得到了网络资本力量的推广和发扬。右翼思想文化产品新鲜的审美方式缓解了长期受到左翼文化影响的观众们的审美疲劳,而其所宣扬的个人主义、娱乐至死和消费主义文化观也十分符合当今日益扩大的小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人群们的口味。
左翼思想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有很多苛刻的先决条件,比电影工业的工业化和制度化,专业人员的系统性培养,创作的自由度和表达的权利等等。右翼思想的文艺作品的生产则只需要资本的堆砌即可持续保证产出,择其有流量者生,简单而粗暴。
但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到来,以及传统文化创作者逐渐找到与资本力量相抗衡的方式之后,能够代表我们传统的、左翼的优秀文化作品会不断出现。而从《流浪地球》这类影片得到了官方和民间两方面的追捧也可以看出,官方对于文化市场的治理方式也在从之前的防微杜渐转变为更加灵活和建设性的方式。
“右派”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其渊源当溯至法国17世纪中期或16世纪下半叶。但史学界普遍认为“左派”和“右派”这对词语诞生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损害到您的利益,本站在核实之后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