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多少天是春社(春社是立春后的第几天)

大家好,关于[春社是立春后的第几天],[中国农民丰收节为何定在秋分日?]的问题解答如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请关注本站其他相关内容,共同学习吧!

春社是立春后的第几天

2022年社日是3月3日,是立春后27天。

春社日的时间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眼见着就要立春了,大家纷纷好奇春社是立春后的第几天,据悉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但在汉族民间也有二月初二、二月初八、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之说。2022年社日是3月3日,是立春后27天。

2022春社日具体是哪一天:

2022春社日是3月3日。

说到社日想必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吃春社日是社日节中的一日,社日节一年中有2天,分布是春社日与秋社日,春社日主要是祈祷五谷丰收的,而秋社日主要是答谢灶神,告知丰收的,春社日一般在2月份,开始要农作的时候,2022年春社日时间是03月03日星期四,壬寅年(虎年)二月初一。

每年的春社日都一样吗:

春社日的时间并不是相同的,不过大多数地区的春社日都处于农历二月一日,祭祀土神,祈求丰收,有饮中和酒、宜春酒的习俗,说是可以医治耳疾,因而人们又称之为“治聋酒”。宋代,李在诗中写道:“社翁今日没心情,为乏治聋酒一瓶。恼乱玉堂将欲通,依稀巡到等三厅。”

(2017年3月20日,上海)春节与元宵的繁华节日与酒醉酣畅之后,英孚英语课堂要为大家介绍几个较为生僻的传统中国节日——社日节和寒食节,今年的春社日就在本周的3月22日。虽然同属自古传承的中国传统节日,这几个节日如今却鲜有人过,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未被定为法定假日以及信仰的差异,另一个原因也和这些节日都根据农历的计算方法来确定具体日期有一定关系。秉承着“教育,让世界无界”的使命,英孚致力于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提升跨文化理解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如何用英文给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
社日节(ComMUnity Day)
社日节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Beginning of Spring)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今年的春社日为3月22日。戊日是指六十甲子中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这六天,也称“六戊”。

中国农民丰收节为何定在秋分日?

今年9月份的节日一个接一个,10日的教师节刚过,21日就将迎来万家团圆的中秋节,紧接着23日迎来秋分,这一天也是城乡同庆的中国农民丰收节。

中国农民丰收节诞生于2018年,今年才刚满3周岁。对这个当代新型节日,很多人还略感陌生。

中国农民丰收节为何定在秋分日?它有哪些社会文化内涵?历史上有没有与此相关的节俗活动?答案就在下文——

秋分前后,正是秋收的最佳时期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6个节气,为农历八月的中气。秋分的“分”字,古代的字形是中间一把刀,两边是被切成两半的物体,即把一件物体一分为二之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季90天,秋分日正好秋季一半之时,故得名。

秋分日不仅是秋季之半,也是昼夜平均的日子。一年中唯有春分和秋分两天有这种现象。此后便是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古人认为,这两天是阴阳二气转换的关键节点。因日月代表阴阳,故古人于春分日祭日,于秋分日祭月,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十四节气中,“四时八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最重要的时间节点,其中春分和秋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最为密切。

古人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粮也。”农业生产以不失时为本,春华秋实,春种秋收,是万古不变的自然规律。而秋分前后,正是秋收的最佳时期。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农作物成熟时间也不同,但把“丰收节”定在秋分日是很恰当的。

秋分前后,是“古代的丰收节”秋社

古代与农业相关的节日,主要是“春社”和“秋社”。所谓“社”,就是祭祀土地神。汉代《风俗通》解释说:“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春社”是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多在春分前后,又名“春社日”。“秋社”是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多在秋分前后,又名“秋社日”。

在古代,每逢“社日”,从官方到民间,都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其中国家祭祀用“太牢”,献祭牛、羊、猪三牲。地方祭祀用“少牢”,献祭羊、猪。

民间则敲锣打鼓,抬着猪羊,提着各种供品,聚在土地神庙前,焚香祭拜。祭毕按户分肉,并在庙前聚餐欢饮。还有迎神赛会、舞草龙、擂鼓、对歌等娱乐活动,日暮方归。城里人则互赠社酒、社糕,请客吃社饭。

这些习俗流行已久,南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云:“社日,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牢……先祭神,然后享其祚。”

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八月秋社,各以社酒、社糕相赍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奶房、肚肺、鸭饼、瓜姜之属,切作棋子片样,滋味调和,铺于板上,谓之社饭,请客供养。”

虽然“春社”和“秋社”的活动都是以祭祀土地神为主,但主题略有不同。因“春社”正在春种之时,故人们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农业丰收。“秋社”在秋收之时,故人们祭祀土地神主要是表达感恩酬谢之情。这种区分,即所谓“春祈秋报”。

从传统习俗来讲,“秋社”其实就是古代的“丰收节”。如果把当代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定在“秋社日”,也未尝不可。

选择秋分,容易记住

但为何把中国农民丰收节定在秋分日而不是“秋社日”?原因有两个:

1、“秋社日”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计算比较复杂,且时间不固定,对习惯使用公历的现代人来说很难记住是哪一天,而把“丰收节”定在每年的秋分日,就很容易记住。

2、古代的“秋社日”以祭祀酬谢土地神为主,一些娱乐活动带有赌博性质,这些都不符合现代节日的要求。

我国自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至今,已举办了三次庆祝活动。今年同样也会举行,主题是“庆丰收、感党恩”。长江经济带11省市将分别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重点节庆活动,四川德阳、湖南长沙、浙江嘉兴分别代表长江上中下游,承担中国农民丰收节组委会层面的三个主场活动。由组委会发起的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也于9月7日在北京启动。

今年广东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方案也已出炉,省主场活动将于9月22日在汕头市濠江区举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损害到您的利益,本站在核实之后会立即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