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这8个心理异常,出现一半以上,就该警惕抑郁症了

怎么知道是否患有躯体形式障碍

跪求,我这到底是不是躯体形式障碍

大家好,我的情况是这样的,一年多以前的事,我和同事开了个玩笑,他突然当真起来,和我急眼了,为了圆场,我就笑了,当时我一阵本能的害怕(从小害怕打架),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因为别的同事也在,怕让人笑话(因为平时处的还可以),所以说就没吱声,当时心里边只是有一点不舒服,后来天天想这个事,我连续三天都没睡觉,后来我就去找他了,他说他都忘了,后来他实在想不起来了,就说我和你道歉还不行吗,其实当时我就是想发出这股火,可是他道歉了(他是为了圆场,但我总感觉刚发生这件事的时候被他吓到了,自己懦弱了,必须得发出这股火)。就这样火还是没有发出来,其实我并不是惹事的人,就想发出这股火,表示我不怕你,但是压抑住了,就这样慢慢地开始左前胸和左后背就像是中间有东西似的,很不舒服,去医院看了心理医生,医生说是躯体形式障碍OtfQytohXE,但我总感觉不像,有的医生还说是强迫症,抑郁状态。开了舍曲林,但是效果不明显,现在整天无时无刻的前胸和后背不舒服,真诚的希望有心理学方面知识的朋友或是曾经有过这方面经验的朋友能给我指点迷津,想想办法,我现在压力巨大,跪求,我在痛苦中等着您 跪求去找个机会拉着同事一起泡个澡,道个歉。保你泡完舒舒服服回家。

我怀疑自己没有躯体形式障碍

患者性别:男rn患者年龄:27rnrn前段时间,心理医生又给我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但我认为我没有.rnrn去年7月,一次心动过速导致次病.反复发作窦性心动过速伴手心出汗,全身发凉等,一个月跑急诊20几次.症状一般可自行缓解或者吃安定睡觉后好转.rnrn住院心脏内,心脏完全正常.出院还是反复发作.由于担心失眠发作,都是晚上睡觉前发作.rnrn看心理医生既诊断为[惊恐障碍],吃塞乐特,之后发作减少,加上自己控制情绪,心动过速没有在发生.但发作表现为:头胀,手心出汗,全身发抖,[不能紧张,否者心跳又会加快].rnrn吃了一年的塞乐特,症状还是有,反复无故出现症状使我焦虑担心,然后又发作不适. rnrn为了明确疾病,我到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理咨询,医生诊断为[躯体形式].因为我不焦虑,由于身体无故出现症状才焦虑.rnrn我没有疼痛感,就是无故头胀,重 手心出汗,不真实感等.rnrn我特别关心自己身体,喜欢找医生,反复咨询.但不忧郁,情绪很好,只是无故有症状导致我焦虑不安.rnrnrn想要得到的帮助:我自己分析我有:植物神经紊乱,疑病,惊恐障碍,神经衰弱.至于躯体形式我不懂,我认为自己的症状是由于我经常减药,断药造成的. 经常不规则吃药.兄弟,得惊恐障抄碍的人好像都要经过睡眠障碍这样一个可怕的时期,我去年11月到12月几乎每晚两粒氯硝安定的吃都很难睡着,经常夜惊、梦魇。你别想太多,你自己分析的所有症状都是焦虑症的反应。像人格解体和躯体形式等现象都是焦虑的反应。这里我建议你一定要慎重吃药,像赛乐特是绝对不能轻易断的。西药要吃,你可以同时看下中医,找些老中医让他们开些草药调剂下。平时还是要多运动,运动到自己很累了,睡觉的时候想的东西就少了。你要知道我当时刚得这病的时候几乎把所以心里学的教材都看的差不多了,像变态心理学、佛洛依德的书、森田正马的书,我全都看完了。现在想想当时看的越多真是在给自己找烦恼,因为病的时候你的心境本身都已经偏离了常态,看多了很容易乱想,很容易对号入座。所以劝你还是不要想太多,行为治疗的书可以看看,平时多运动,多跟人交流,暴露疗法医生没告诉你么?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好过来,这病是有一个过程的。医生诊断的没有错
你的情况就是属于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障碍就是会伴随着焦虑和抑版郁
按照你的描述 似乎没什么可权以反驳的
第一个诊断为惊恐的障碍的也是有道理的 这也可以算是一个种并发症
还是建议按照医嘱的吩咐 切忌私自减药
如果感觉不适 可以找医生反映 他会酌情减药或者换一种药
平时 也不要太在意自己 尽量把注意力放在工作和生活上
毕竟这是心病还是要 伴随心理调理的你知道么,无论是惊恐障碍(焦虑症),还是躯体形式障碍(癔症),还是疑病症(神经症),治疗都要用抗焦虑药物,苯二氮卓类药,如氯硝安定,但因为其成瘾性,现在多使用新型抗抑郁药,其大多具备抗焦虑作用,如你所说的赛乐特(药品名:帕罗西汀)博乐欣(文拉法辛)等等,治疗都需要系统服药,不能自行减药或停药。你还是遵医嘱服药吧,你碰上好医生了,没给你误诊精神分裂症。焦虑伴心跳过速无哮喘史试服心得安(普萘洛尔),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试服谷维素,两者也均有抗焦虑作用。
水平有限,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您我觉得复是身体虚弱的原因。制2010年、2011年,两年我都经常胸闷,上不来气,正常的说话都觉得上不来气。一直以为是心脏的问题,所有医生都说没病。但我自己要求做了很多关于心脏的检查,就剩冠状动脉造影这种伤害大的没敢要求做。检查结果都正常,这才稍放心。后来一直注意补身体,红枣,鸽子,鱼。。。。总之努力吃努力补充营养。现在体重增加了,身体状况也好了。
我觉得担心就找家自己信任的医院检查,这样能消除自己的顾虑。顾虑就睡不好,休息不好,身体当然也不舒服,就会进入恶性循环。所以我坚决认为害怕就去检查,有科学的依据打消顾虑。我是《生命运动规律及生命坐标》的作者吉祥天使,在百度、谷歌等各大网站搜索框中输入《生命运动规律及生命坐标》,均可查找到该内容。该著作第七部分主要内容是“要重视心理疾病和身心疾病”,第九部分主要内容是如何“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这两部分内容可能对你有所帮助,希望你能参考。其中锻炼身体部分“如何加强心脏锻炼”的内容,希望你能重点参考。
根据你的描述,你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期。但只要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良好效果。
建议如下:
1、调整好精神状态。心情高兴,心理平衡是健康的第一要素。想得开,能吃能睡,才能活得好。心情抑郁,心理失衡,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时间长了就会生病。如何保持心情好、心理平衡?最重要的是多学习,多吸收别人的经验教训,遇事要想得开,干得好,有成就感,自信心提高了心情就会好起来。要多看一些名人名言和别人成功的实例,激励自己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OtfQytohXE。要特别注意学习别人遇到困难时如何蔑视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办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存意志。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克服懒惰,早睡早起。有条件时力争每天早晨要洗头,洗去昨天暮气,保持朝气蓬勃,迎接新的曙光。每天要跑步半小时以上。尽可能多的参加集体娱乐活动,能多爬山、游泳更好,但要特别注意人身安全。身体好了,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加强与亲友、同学之间的联系,搞好周边关系,营造和谐的环境。
4、要特别注意提高视力、听力。耳屏(耳门外方)处是管视力、听力的穴位。根据皇帝内经“外部可以影响内部,内部可以影响外部”的理论及我自己的实践经验,建议你握住双拳,用大拇指指节凸起处敲击该穴位,每天至少敲击5次以上,每次一分钟以上,几天后,你会发现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5、有条件时可学习一些心理学、生理学、医学方面的知识,努力当好自己的心理、生理医生,呵护好自己的生命。
6、具体困难问题可与亲朋、好友探讨、商量解决办法,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我希望能成为你的朋友,更希望你能尽快振作起来,奋发努力,好好学习,尽快成为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有所贡献的优秀人才。
如果以后遇到问题,可随时联系。我会尽力帮助。
—–吉祥天使

我是患躯体形式障碍吗?

今年42岁,20年前父母相继去世,心情抑郁、焦虑。头部特别不舒服(头重、头昏,头两侧回紧压感,压之答有痛感、头昏脑胀)、眼睛酸、胀,腰酸背痛、早醒、浅睡,膝关节钝痛,咽喉异物感,腹痛,有时视物模糊,胸闷、气短,皮肤瘙痒,舌苔厚。就诊各大、中综合医院和精神专科医院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查脑电图正常,心电图正常,查有慢性结肠炎、浅表性胃炎、轻微前列腺炎。头部特别不舒服(头重、头昏,头两侧紧压感,压之有痛感、头昏脑胀)、眼睛酸、胀,腰酸背痛、早醒、浅睡等症状始终没有较大改善。最近,到精神专科医院测试显示轻度抑郁、焦虑。8年前,被精神专科医院一位心身科医生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吃了一年的百优解,一年多的赛乐特和6年的怡诺思、黛力新,还吃过米安色林、安拿分尼、罗拉效果不明显。期间还吃了4、5年的中药。上个星期被一名精神科大夫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帮助确诊一下:到底是什么病?以后看精神科还是心理科?需要心理治疗吗?要吃具体什么抗抑郁药? 满意答案 网友回答 来自好大夫在线 – 中国最大的医疗网站2013-05-06 看精神科,至于是什么病,要门诊评估后才能判断

自测:这8个心理异常,出现一半以上,就该警惕抑郁症了

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而有些人却逐渐变得伤春悲秋、萎靡不振,这时候就需警惕是否“抑郁症”已悄然而至。

抑郁症并非仅仅是“心情压抑”,而是一种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和高致残性的特点。2012年WHO统计,全球约有3.5亿抑郁障碍患者,平均约20个人就有1个目前患有或曾患有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高达3.1%。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显示,抑郁障碍在所有精神疾病负担中的权重最大,高达40.5%。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率约10-15%,其中自杀成功者高达15-25%。

自测:这8个心理异常,出现一半以上,就该警惕抑郁症了

抑郁症就是“想不开、意志薄弱、爱钻牛角尖”吗?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患者“性格脆弱内向,不会自我疏导”,其实不然。

目前医学界关于抑郁症发病原因的普遍看法是:抑郁症有很多可能的病因,包括遗传基因易感性因素(多基因遗传疾病)、脑的器质性和功能性变化、体内生化系统(例如激素、神经递质等)的不平衡、生活压力事件、性格缺陷、药物以及药物滥用问题等。通常我们认为是这些因素中的部分或全部共同作用导致了抑郁症。

至于很多人认为的“生活挫折”是否直接引起抑郁症,我们在临床上所接触抑郁症患者很多是无故出现的,或有一定“挫折”但不足以引起这么强烈的情绪反应,”挫折“更多是作为疾病的“扳机点”,诱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自测:这8个心理异常,出现一半以上,就该警惕抑郁症了

抑郁症患者具体有哪些表现?

目前诊断抑郁症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如何尽早识别抑郁症至关重要,其具体表现有:

1、情绪低落:显著而持久的情绪抑郁、沮丧,易哭泣,愉快感缺乏,典型有晨重暮轻的节律(早晨情绪更低落,傍晚有所减轻);少数患者表现为面带微笑、内心痛苦,即“微笑型抑郁”,此类患者自杀风险非常高;

2、兴趣减退:做事提不起兴趣,没干劲,缺乏动力;

3、精力下降:整天无精打采,即使没做什么事,仍觉体力不支;

4、思维障碍:思考问题和联想困难,反应迟钝,觉“脑子像生锈的器械一样”,注意力难以集中,自觉记忆力下降;

5、自我评价低:自卑、自责,认为自己无用、无价值,甚至是个累赘;

6、消极轻生: 感悲观绝望、生不如死,伴自伤、自杀行为;

7、行动迟缓或激越:动作缓慢,回避社交,经常卧床、闭门不出;严重时不吃不喝、不语不动,发展“木僵状态”;或表现为烦躁、坐卧不安;

8、躯体症状: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眠浅易醒;食之无味、食欲下降、体重下降,也有表现食欲增强、暴饮暴食、体重增加;性欲下降。

自测:这8个心理异常,出现一半以上,就该警惕抑郁症了

那如何判断是正常的情绪变化还是病态的情绪波动?

正常的精神活动遵循个性稳定性原则、客观现实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及情绪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且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即纵向比较判断当前的情绪反应与过去的一贯表现是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横向比较判断当前的情绪反应是否与条件类似的大多数人相一致。

如果一个性格开朗外向、乐观健谈的人无缘无故变得孤僻少语、悲观消极,而其抑郁情绪无法用其成长经历及所经历的生活事件去解释,而个人表达情绪的方式较偏激,如有些抑郁症的患者会采用自伤的行为来宣泄情绪或获取快感,这些方式偏离社会能接受的原则,则应考虑归结为病态的情绪症状。

有两种类型的抑郁症患者尤其值得提醒大家注意:一是季节性抑郁,即季节性情感障碍,抑郁症状反复发生于某个季节,常以秋冬季节反复出现抑郁发作,伴有食欲增强、体重增加、贪睡等不典型抑郁特征,而在春夏之交症状完全缓解,其中部分患者会在夏季转为躁狂发作,成为季节性双相情感障碍。

二是微笑型抑郁症,这类患者压抑内心的痛苦,谈话时面带微笑,即“人前欢笑,人后流泪”,这种患者常以“微笑”为伪装,让周围人掉以轻心,而其内心已跌到万丈深渊,其自杀危险性极高。

出现这些症状,还是赶紧就诊,请医生对病情作出正确的诊治。

自测:这8个心理异常,出现一半以上,就该警惕抑郁症了

抑郁症有哪些治疗手段?

目前,已有疗效确凿的抗抑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等。经过正确诊断和及时规范治疗,约90%患者可获得临床症状的全面缓解。

作为患者的家属及朋友,如何面对抑郁症患者呢?

首先不要对患者来一次“劈头盖脸”的教育,这是无效的,甚至患者可能因为无人理解而导致病情加重。虽然我们无法感同身受患者的体验,但是要尝试理解和支持患者,建议患者尽快治疗,减少抑郁症给患者带来的病耻感及压力,并防止复发;多陪同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及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画画等)以调节情绪。

自测:这8个心理异常,出现一半以上,就该警惕抑郁症了

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要忌谈“自杀”吗?

对于存在自杀观念或自杀未遂的患者,一定不要忌谈“自杀”,有些人认为谈“自杀”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或导致“自杀”,或有些人认为说要“自杀”的人只是虚张声势、引起别人注意,认为他们不会自杀。而有些人认为有自杀的患者是“懦弱、不负责任”的,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对于此类患者,有时会控制不住地出现自伤、自杀的行为,必须告知家属加强陪护,并进一步了解患者自杀的程度以加强防范,严防患者出现自伤、自杀行为。

其中尤其要注意扩大性自杀,此类患者自杀前考虑到其死后亲人无人照顾,或可能遭遇不幸或痛苦,出于对亲人的“爱和保护”,故而在自杀前先将亲人杀害后同归于尽,后果极其严重。

目前,抑郁症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疾病,针对该病的诊治任重而道远!为了挣扎在抑郁症中的每一个生命,我们应该行动起来——消除社会大众对抑郁症的误解和歧视,扫清情绪的阴霾,共筑心灵的蓝天!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精神心理科 吴秀华 医师

指导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精神心理科 甘照宇 副主任医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损害到您的利益,本站在核实之后会立即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