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前半期生理病理及治疗–夏氏妇科读书笔记

排卵期乳涨是怎么回事,正常吗?

排卵期乳涨是怎么回事,正常吗?排卵期像是月经期一样的,有些女性在月经期也会胸部涨疼、腹痛、腰酸,而这些症状在排卵期也是会出现的,只是不像是月经期那样,出现的时间久,症状也严重,相对于排卵期这些症状会相对减轻。

排卵期乳房疼痛原因

一般来说,排卵之后乳房胀是正常的,这是受孕激素的影响,正常情况下14天后会来月经,如果经常胀可以查一个内分泌,看催乳素是否偏高.如果刚排卵,盆腔积液在20mm是正常的;若其他时间积液20mm,是盆腔炎。

对于检查方面,发现两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呈片状或细颗粒、结节状,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有时两侧可以不对称,上述发现常在月经前更明显,月经来潮后软化或消失,当形成囊肿时,在乳房内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性结节。

对于乳腺小叶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是有些争论的,但是大多数的学者认为:90%以上的小叶增生是由内分泌不平衡所致的生理性改变,其本质既非炎症,也不是肿瘤,更不是癌前期的病变。然而有一个现象应值得引起关注,那就是有的乳腺癌有时会被误诊为小叶增生,没引起重视,没有一查到底,结果延误了早期进行治疗的大好时机。

排卵期乳房疼痛怎么回事

至于缓解疼痛的建议,可改变饮食习惯,采用低脂高纤的饮食,食用谷类(全麦)、蔬菜及豆类的纤维。另外经常按摩乳房,轻轻按摩乳房,可使过量的体液再回到淋巴系统。按摩时,先将肥皂液涂在乳房上,沿着乳房表面旋转手指,约一个硬币大小的圆。然后用手将乳房压入再弹起,这对防止乳房不适症有极大的好处。

因此,对于排卵期的乳房胀痛问题,对于女性朋友来说,不用过于紧张,因为大部分还是属于正常反应,过后也会恢复正常,但也不能完全不在乎,因为我们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出现的可能,另外,除了以上的一些建议外,这里补充一点,我们在选择胸罩的时候,一定要舒适,最好有稳固功能,防止乳房受压。

如果你的白带也出现了这种变化,那么赶快和老公准备一下吧,准备同房吧,别让卵子等太久,一般说来,如果到了白带拉丝特别长的这一天,当天就可以同房了,第二天也最好再继续同房增加受孕几率,此时都是非常容易受孕的哦!

经前前半期生理病理及治疗–夏氏妇科读书笔记

经前前半期生理

一、经前期是指排卵后BBT上升呈高温相的6-7天,确切地说,应称之为经前前半期。

二、经前期的生理特点在于阳长阴消,阳长的形式特点与阴长的形式完全不同,而且阳长至重,达到重阳很快,充分反映出阳长运动的特点。由于阳长赖阴,阴为偶数,故经前期高温相呈“2,4,6”偶数律变化。

三、阳长:

(一)经前前半期的主要反应为阳长。重阴转阳后,阳长有迅速刚猛的特性。一般高温相维持6~7天,阳长即已达到“重”的水平。

(二)阳长运动呈上升状,但升中寓降,以升为主。

升者,动也,动态明显,但动必寓静降,否则有升无降,非生理变化。升中寓降,亦形成波浪式或螺旋式运动。

(三)阳长的目的在于温煦子宫,溶解子宫内膜,为受孕或排泄月经作准备,同时分利因重阴所带来的水湿津液,清除生殖器官(既包括子宫,又包括卵巢,输卵管)处的瘀浊水液,为阴阳运动的发展扫除障碍。

四、阴消

(一)阳长必须阴消,阴消才能保持阳长。

1、阳长迅猛刚强,因此,更需要阴的坚实基础,且阳长快速,一般在BBT高温相至6-7天时,阳长即以达重。重阳者,阴亦需充实,是以阳长阴消,阳愈长,阴愈消。

2、阴消快,才能保证阳的快速增长,这就需要阴消的同时大量补充之,所以阴消中又有阴长,而且在保证重阳时,阴亦大量滋长,即一面大量消耗,一面大量滋长。长甚于消者,即滋长大于消耗。

3、阴的滋长在于静,在于降,所以经前期在阳长升动为主时,必将出现明显阴长静降运动。这种快速的升降运动,形成经前期阳长至重的生理运动特点。

(二)若阴消有所保证,或者正由阴本身有所不足,不能保证阳的快速增长,使重阳亦有所不足,因而会出现BBT高温相的不稳定以及心肝气火偏旺的现象,如无明显的症状者,可不作病证论。

经前前半期病理

一、经前前半期是经间排卵期BBT上升到高温相至BBT高温相6~7天时,亦可称为经前黄体期。

这一时期,阳长失常与阴消病变是主要的病理变化。

二、经前前半期与经间排卵期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动静的病变,经间排卵期是重阴必阳转化的关键时期,动是绝对的,必然的。

1、如动之太过,没有静的参与,则常见火旺,尤其是阴虚火旺较为多见。

其不仅干扰正常的排卵,而且会引起心肝神魂方面的病症,出现一系列心肝火旺,神魂失宁的证候,甚至还可引起出血性病证。

2、如活动欠佳,静之较多,不仅影响转化,推迟排卵,而且有可能出现周期的倒退,如返回经后末期或中期。

(二)升降的病变,经间期的活动呈上升状,即前人所称的“氤氲状”。阳升阴降。

1、阳升太过,不仅干扰正常的排卵,即使是能排卵,亦将带来一系列心肝火旺的证候,甚至导致眼部出血。

2、升之不及或降多升少,不仅延迟排卵,而且使经间期倒退。

(三)藏(阖)泻(开)的病变,经间期是子宫开泻的时期,可排出较多锦丝状带下,为受孕作准备。

1、泻之有余,藏之不足,带下过多,不仅肝肾受损,而且影响受孕。

2、泻之不及,藏之过多,带下较少,精卵不能很好地结合,不仅不能受孕,而且影响阴阳转化,导致经间排卵期延长,甚则退回经后期。

三、阳长失常,阳长失常是经前期最主要的病变。

(一)阳长不及:阳长不及大多是癸水之阳不足,或者成为肾阳亏虚,偶或有脾肾阳气偏虚者。

(二)阳长太过:阳长太过即阳水或阳气偏盛,亦包括气火偏旺,有实有虚。

1、实者有余也,阳有余便是火。

2、虚者不足也,阳有余,阴不足,即阴虚火旺也,常伴心肝火郁证候,表现为胸闷烦躁,乳胀便艰,失眠头疼等。

3、阳长不协调,是阳长不及与阳长太过相兼,忽而阳长不及,忽而阳长太过,二者相间而见。

阳长不协调,临床上大多以阳长不及为主。

四.阴消病变

(一)阴消是为了阳长,阳长至重极为快速,因此需要阴的坚实基础。

(二)阴虚:阴在消的同时,亦必须要长,只消不长,阴必然亏虚,不能助阳,致使阳长不及,因而在阳长不及的病变中,有相当部分是与阴虚有关。

(三)阴虚火旺,火旺阳动亦有可能导致阳旺,形成阳长有余,或阳长不协调的病变,出现虚实寒热并存的错杂反应。

(四)阴不虚,且有坚实基础,或为痰湿瘀滞所干扰,形成阴消不利,亦可致阳长不及。

经前前半期的治疗:补肾助阳,辅助阳长

一、经前前半期是指经间排卵期后至经前7天,即BBT呈高温相的6-7天,简称经前期。

这段时期阳长迅猛刚猛,阳长阴消迅速,治疗也必然围绕阳长与阴消两个方面,其中阳长最为重要,故经前期宜补肾助阳。

二、阴中求阳:(常用方法)

(一)凡BBT高温相上升缓慢,欠稳定或偏低,经间排卵期锦丝状带下偏少或偏短,且行经期伴有腰酸,小腹冷痛,血块偏多,或有腐肉状血块者,均可用此法。

(二)方剂:右归饮《景岳全书》

(三)药物:丹参,赤白芍,怀山药,熟地或干地黄,炒丹皮,茯苓, 山茱萸,川断,菟丝子,紫石英,五灵脂,绿萼梅

(四)服法:经前期服每日一剂,根据时辰钟要求,阳时服阳药,故要在白天上,下午或中午,晚饭前服。

(五)加减:

1、高温相上升缓慢或偏低明显,可以鹿角片或鹿角胶代替紫石英,或两者全用,必要时尚需加入紫河车,杜仲,巴戟天之属以助之。

2、伴胸闷心烦,夜寐甚差,可加钩藤(后下) 莲子心 广郁金

3、头痛急躁,乳房胀痛明显,可加白蒺藜 炒柴胡 青皮

4、胃脘痞胀,腹胀矢气,可加广木香 广陈皮 枳壳 佛手片 香橼皮

三.气中补阳,火中暖土(较为常用)

(一)侧重于脾者,称之为气中补阳。

侧重于肾者,称之为火中暖土。

二者均为脾肾双补的方法。

(二)凡经前期出现程度不同的脾肾不足症状,见头晕腰酸,腹胀矢气,大便偏溏,或午后入晚腹胀尤著,矢气频作,BBT高温相偏低偏短,或高温相不稳定,呈马鞍状者,均需使用脾肾双补的方剂。

(三)以脾气虚为主者,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加入温补肾阳的药物,谓之气中补阳。用健固汤,温土毓麟汤等。

(四)以肾阳虚为主者,在温肾助阳的基础上加入温土健脾的药物,谓之火中暖土。用温胞饮,真武汤等。

(五)方剂:临床多用健脾温肾汤

(六)药物:党参 炒白术 怀山药 茯苓 杜仲 菟丝子 紫石英 煨木香 五灵脂 广陈皮

(七)服法:经前期白天服,每日1剂。

(八)加减

1、胸闷烦躁,乳房胀痛,可加制香附 玫瑰花 青皮

2、头疼头昏 夜寐甚差,可加钩藤(后下),白蒺藜,合欢皮 ,青龙齿(先 煎)

3、肠鸣辘辘,小腹有凉意,可加炮姜 补骨脂, 甚者则加制附片 肉桂(后 下)

4、偏脾虚可去紫石英,怀山药,再加黄芪,炙甘草,砂蔲仁等。

5、偏肾虚可去陈皮,茯苓,再加补骨脂,炒川断等。

6、火中暖土,即以肾阳之火温暖脾土,在妇科学上颇为重要,其中补骨脂, 制 附片,肉桂是火种暖土的佳品,鹿角胶,鹿角片,红参等亦为要药,可 选用之。

四.血中补阳(颇为常用)

(一)凡经前期出现头昏腰酸,胸闷烦躁,神疲乏力,腰腹部有凉感,BBT高温相上升缓慢或偏低,偏短或欠稳定者,均可用此法。

(二)方剂:毓麟珠

(三)药物:丹参,赤白芍,怀山药,炒丹皮,茯苓,太子参,炒白术,杜仲,菟丝子,紫石英(先煎)

(四)服法:经前期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连服6-7天,白天服用。

(五)加减:

1、心烦失眠者,可加黄连 炒枣仁 合欢皮

2、胸闷烦躁,乳房胀痛者,可加炒柴胡,绿萼梅,白蒺藜

3、胸脘痞胀,腹胀矢气,纳食欠佳者可加广木香 广陈皮 佛手片

(六)补肾助孕汤(血中补阳)

1、组成:丹参,赤白芍,怀山药,山茱萸,炒丹皮, 茯苓, 川断 ,杜仲, 紫石英 (先煎),菟丝子 ,紫河车,炒柴胡,五灵脂。

2、补肾助孕汤源流:

毓麟珠系张景岳所制,是在四君四物的基础上加入温补肾阳的药物而成。

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础方,四物汤是养血的基础方,两方相合为八珍汤,是益气养血的基础方,历来养血均需结合补气,补气则能生血。

在八珍汤基础上再加入杜仲,菟丝子,鹿角片或鹿角胶以温补肾阳,温煦子宫。子宫温暖,方易孕育,故谓之毓麟珠。

在毓麟珠基础上,因紫石英有暖宫作用,更易促进受孕,常以紫石英代替鹿角片,并加重紫石英用量,同时加入紫河车,川续断,炒柴胡,组成补肾助孕汤。

五、滋阴养血,佐调心肝

(一)经前期,阳长阴消,助阳固然重要,但亦有阴消不及,阴虚不能化阳者,当从阴治。

(二)若阴虚火旺,心肝之火亦旺者,不仅要滋阴降火,而且更兼调心肝之火。

(三)滋阴养血

1、方剂:归芍地黄汤

2、药物:当归 赤白芍 怀山药 干地黄 山茱萸 炒丹皮 茯苓 怀牛膝 川续断 菟丝子

(四)滋阴降火

1、阴虚火旺,经前期出现烦躁失眠,口渴咽干,便艰尿黄,舌红苔黄腻,BBT高温相偏高或成犬齿状不稳定者,当滋阴降火。

2、方剂 知柏地黄汤

(五)滋阴清肝

1、阴虚而心肝火旺,出现烦躁乳胀,头昏头痛等当滋阴清肝。

2、方剂:滋水清肝饮,或滋肾生肝饮合钩藤汤

3、钩藤汤药物:钩藤 白蒺藜 合欢皮 合欢花 茯苓神 甘菊花 黛灯心

(六)经前期是阳长阴消的时期,阳长占主导地位,因此除阴虚火旺明显或心肝气火颇旺的情况下不加入助阳药物外,一般均需加入川断,菟丝子,杜仲,肉苁蓉等,以尽可能照顾到这一时期的特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损害到您的利益,本站在核实之后会立即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