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婚丧嫁娶,风俗礼仪,具体 提亲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关于[提亲是什么意思],[古代的婚丧嫁娶,风俗礼仪,具体]的问题解答如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请关注本站其他相关内容,共同学习吧!

提亲是什么意思

提亲指的是在男方带着礼物前往女方家中,与女方父母见面,表达想迎娶他们女儿的愿望,一般提亲会由男方和男方父母同时前往,表示对女方的重视,和订婚不同,提亲是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无法决定是否结婚,而订婚是结婚的前奏。

1、名词解释:

提亲指的是男方前往女方家中,带着水果、礼盒等小礼品,和女方父母见面,提出迎娶他们女儿的心愿,一般男方父母会和男方一同前往,而且双方父母见面后,会互相了解对方的家庭以及孩子的详细情况,然后决定是否同意这门亲事。

2、对比区别:

提亲和订婚是不相同的,提亲是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处于未决定的状态,而订婚是双方父母已经见面,并且定下了亲事,然后才会举办的仪式,表示双方儿女在一起的意思。

3、提亲流程:

提亲的流程较为简单,一般由男方选择一个较好的日期,带着自己的一点心意前往女方家中,表达心意,并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然后等待女方父母作出决定,如果男方不善言辞,还要请当地经验丰富、能说会道的人作为媒人一同前往。

在农村结婚的习俗有很多,比如至今的黄河岸边还延续着抬花轿的习俗,在山西和陕西的黄河两岸,每到结婚时候家里就会请来锣鼓队和秧歌队助兴,在其他地方也有很多古老的风俗习惯。其实,农村的结婚流程大致都可以归纳为:看家、订婚、下财、完婚、回门,其中有一样习俗却是黄土高原腹地独有的,那就是“偷东西和请女婿”。
古代的婚丧嫁娶,风俗礼仪,具体 提亲是什么意思
1.看家(对应习俗“看家钱”)

古代的婚丧嫁娶,风俗礼仪,具体

古代的婚丧嫁娶,风俗礼仪,具体 提亲是什么意思

“结昏”的由来

“结婚”,在古代也可叫作“结昏”,就是在黄昏成亲的意思。

古人认为,黄昏时分,是昼夜交替的时刻。阴阳调和,相生相长,此时结婚正是调和阴阳之气的好时候。

男人谓之,女人谓之,如若两人结合借助于天时地利,必然大吉大利。不但符合礼法规范,还遵从了阴阳之术。因而,古人认为黄昏举行婚礼,可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为了与阴阳相交替的黄昏融为一体,迎亲队伍以及新郎必须穿着黑色礼服。此时的婚礼被称为“昏礼”(婚礼)。意为黄昏举行的典礼。

据《酉阳杂俎》记载,婚礼在黄昏举行的定式直到唐朝才被打破。(不过,当下还是有很多地区依然保留着傍晚结婚的习俗。我们家乡江苏,此地就有很多地区如此!)古婚礼所用的黑色,也逐渐被喜庆的大红色取代。后来,人们淡化了婚礼的阴阳观念,除了婚俗礼数讲究仍然保留外,喜庆热闹的庆祝氛围更加突出。

古代的婚丧嫁娶,风俗礼仪,具体 提亲是什么意思

“三书六礼”是哪些?

说到古人结婚,肯定是少不了说“三书六礼”了!

三书指的是聘书、礼书和迎亲书。

聘书就是订亲书,即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就是礼物清单,书中详列礼物种类和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指迎娶新娘之书,用于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

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纳采: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若女方答应后,男方备礼(通常以活雁作礼,表示忠贞不二)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男女双方互换生辰八字,将八字放置在祖先灵案之上三日,若三日后家中相安无事,男女双方就同意缔结婚姻。

纳吉:又称小定或文定,也就是订婚的意思。

纳征:又称纳币、大聘或完聘,即男方家送聘礼给女方家

请期:又称择日。即男家择定婚期,并征得女方家同意。

亲迎:即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

古代的婚丧嫁娶,风俗礼仪,具体 提亲是什么意思

“九族”是哪九族?

要了解中国古代的丧礼文化,就必须了解一种关系——九族!

何为九族?

简明扼要地概括:加上自己在内,一共有九辈人!

自己往上是:父、祖、曾祖、高祖;

自己往下是:子、孙、曾孙、玄孙,共九世(辈),称直系亲九族。

自己的胞兄弟、堂兄弟、二(再)堂兄弟、三堂兄弟以及自己的胞姐妹、堂姐妹、二(再)堂姐妹、三堂姐妹,称旁系亲九族,旧时立宗法,定丧服,皆以此为据。

古代的婚丧嫁娶,风俗礼仪,具体 提亲是什么意思

(五服)披麻戴孝

祖孙辈搞清楚了,接着就是说一说古人的披麻戴孝具体是什么。

在中国传统葬礼上,亲属都要披麻戴孝为死者送殡的。所谓的披麻戴孝,通常指的是披麻布服,头戴白孝,垂到腰间

说起披麻戴孝,还要从魏晋时期的丧葬五服说起。

五服从重到轻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按照五服制度规定,血缘关系越近,所穿丧服越重。丧服轻重不同,所制丧服材质、样式、穿着时间又有所不同。

除五服之外还有一种较轻之丧服,称“袒免”(tǎn wèn)。死者五世(含自己)以内者,都要为死者服孝,五世以外者可不用服孝,如果为了显示家族的人丁兴旺,吊孝之人较多的话,也可写“袒免××”。

按此原则,死者之子、孙、曾孙、玄孙等四辈人,都要为死者服孝。

死者同父之胞兄弟、侄子、侄孙子、曾侄孙;

同祖父系之堂兄弟、堂侄子、堂侄孙;同曾祖父系之从堂兄弟,从堂侄;

同高祖父系之族兄弟,都要为死者服孝。当然,在古代也会有老为小者服孝一说。

古代的婚丧嫁娶,风俗礼仪,具体 提亲是什么意思

服孝时限

五服时限(从重至轻)依次:

(1)斩衰(zhăn cui)用粗麻布制成,左右和下边不缝。——服期3年

分别为:儿子为父母,孙子为祖父母,曾孙为曾祖父母,均服之。

(2)齐衰(zi cui)用粗麻布制成,以其辑边缝齐。——分别为:孙子为祖父母服期1年,称“齐期孙”;曾孙为曾祖父母服期5个月;玄孙为高祖父母服期3个月

齐衰期为1年之服,称“期服”,兄弟之间,侄子为伯叔父母,均服之,称“期服兄(弟)”、“期服侄”。

(3)大功,用熟麻布制成——服期为9个月,堂兄弟之间,均服之,称“大功兄(弟)”。

(4)小功,用熟麻布制成,较大功要细一些——服期为5个月,曾孙为曾祖父母服之,称“小功曾孙”,侄孙为伯叔祖父母服之,称“小功孙”,堂侄为堂伯叔父母服之,称“小功侄”,为再堂兄弟服之,称“小功兄(弟)”。

(5)缌服——服期为3个月,玄孙为高祖父母服之,称“缌服玄孙”,曾侄孙为曾伯叔祖父母服之,称“缌服曾孙”,堂侄孙为族伯叔祖父母服之,称“缌服孙”,再堂侄为族伯叔父母服之,称“缌服侄”,为族兄弟服之,称“缌服兄(弟)”。

(6)袒免(tăn wèn)只要袒露左臂、脱帽束发、以布缠头即可——属五服之外。来孙为高祖之父服之,称“袒免来孙”;玄孙为高祖父之兄弟服之,称“袒免玄孙”;曾孙为曾祖父之堂兄弟服之,称“袒免曾孙”;孙为祖父之再堂兄弟服之,称“袒免孙”;子为父之族兄弟服之,称“袒免侄”。

古代的婚丧嫁娶,风俗礼仪,具体 提亲是什么意思

除守孝、五服之外,还有许多繁琐的礼仪:入殓、封棺、报丧、吊唁、择墓穴、起事、降香、祭奠、出殡、下葬、复丧

古人对于治丧有一套很严谨的规章流程的,亦有‘治丧如治军’一说,可见封建社会对丧葬一事看待的重要性,是我们如今难以想象的。就《红楼梦》一书中,第十三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置办秦可卿丧事中,就可窥得一二!

西方传统求婚习俗
《圣经》记载,在远古时代,指环是男子向女子求婚时的证物。公元九世纪,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法令,规定男方赠送婚戒给女方是正式求婚所不可缺少的步骤。鲜花可以传达繁荣富饶和出类拔萃的讯息,求婚时,男方手捧鲜花也是在告诉女方及其家庭自己可以承担家庭的责任,具备养家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损害到您的利益,本站在核实之后会立即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