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冬至你了解多少呢? 冬至是哪位祖师诞辰
大家好,关于[冬至是哪位祖师诞辰],[对于冬至你了解多少呢?]的问题解答如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请关注本站其他相关内容,共同学习吧!
文章目录
冬至是哪位祖师诞辰
冬至是玉清祖师的诞辰。玉清祖师和上清祖师、玉清祖师合称为三清,三清道祖是道教中最重要的神灵,其中,玉清祖师手执玄珠,左手虚拈或虚捧,象征着天地未形、万物未生、阴阳未分的状态,元清祖师的圣诞日是冬至。
冬至
冬至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又称为南至、东节等,东芝除了是节气外,还是我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
我国南北方有不同生活习惯和饮食风俗,对于冬至有不同的习俗,北方有吃饺子和馄饨的习俗,南方有吃汤圆的习俗。
我国古代人民认为,冬至是冬天的开始,冬至过后,寒冬天气来临,经历过“数九”即第九个九天之后,才结束冬天。
世传唐诗宋词,可见宋代是“词”光彩夺目的时期,那么曾经大放异彩的唐诗传承到宋代又是怎样的?
晴空今日正要说说,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曾积极支持欧阳修的古文运动,欧阳修始终称呼他为“诗老”,此外王安石,甚至后期的苏轼都受梅尧臣的影响,对他很是崇拜。梅尧臣的诗一为写实,平淡含蓄;一为刻画,为世人所推崇。
南宋诗人陆游认为梅尧臣是继李白、杜甫之后的第一位作家,他在《剑南诗稿》中,陆游自称“学宛陵先生体”、“效宛陵先生体”者共八处。宛陵先生即世人对梅尧臣的称呼。
对于冬至你了解多少呢?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是农历的 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
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一个传统的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冬至节,来由于节气特点“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在冬至祭祀神灵和祖先,此后形成节日习俗。相传冬至还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下面我们就说一说冬至都有哪些习俗吧!不知道这些习俗在现在还有没有继续传承着。
祭天:历代的统治者都要在冬至的时候祭天。“祭天”即使古代的的“郊祀”礼,是历代帝王禳灾祈福在冬至的时候举行的一种仪式,在北宋时期祭天大多数在京城的郊区举行,而到了明清时期则在北京天坛的圆丘。
祭祖: 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而冬至祭祖,不仅在民间,汉传佛教界也承习了这个传统。明代佛教著作《三藏法数》上说:“冬至,则一阳初生,履长之始。是日持斋修道,即能致福也”。在冬至这一天,佛教寺院多举行祭祖法会,僧众也要前往祖师塔墓、祖堂祭供历代祖师,以此缅怀祖师之德。
九九消寒: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吃饺子: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吃汤圆: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最后放上几首冬至的诗:
《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损害到您的利益,本站在核实之后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