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在哪 罗浮山位置介绍 花果山的原形是罗浮山

花果山,水帘洞 国家最新216个AAAAA级景区名单出炉,存起来吧

罗浮山在哪 罗浮山位置介绍

1、罗浮山在广东省博罗县。罗浮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它雄峙于岭南中南部,坐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惠州西湖。被道教尊为天下第七大洞天、三十四福地,被佛教称为罗浮第一禅林。

免费 五折 南京人开学前还能赶上的全国一大批景区优惠

2、罗浮山方圆214多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多达980多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以山势雄伟壮观,植被繁茂常绿,林木高大森古,神仙洞府超凡脱俗的特色吸引古今无数的名仙名人和游客。历代诗人陆贾、谢灵运、李白、杜甫、李贺、刘禹锡、韩愈、柳宗元、苏轼、杨万里、汤显祖、屈大钧等都留下经典的文赋和诗咏。

花果山的原形是罗浮山

花果山的原型到底是哪里?孙悟空的老家又在哪儿?关于这些问题,学术界有很多说法。

从地理位置看花果山
  第一回原著中孙悟空离开花果山学艺的路线:也是他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

  在西游记中
中国属于南赡部洲。就是如来要传经的唐朝。按孙悟空的学艺路线,花果山在中国的东南方向。就是广州福建一代。罗浮山就在广州。
  当然,完全按原著的话,花果山要在印度尼西亚的群岛中。

从山体形态看花果山
  西游记原文: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西游记里面对花果山的形容 1 “百川汇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2‘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
3出孙悟空的那个石卵“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

这三点罗浮山都完全符合。1罗浮山矗立于它雄峙于岭南中南部,坐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惠州西湖。汉代司马迁曰:“罗浮汉佐命南岳,天下十山之一”。

  2罗浮山气势恢宏,仪态万千;有大小山峰432座,飞瀑流泉980多处,洞天美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峭壁危崖,山中景色如画。

  3罗浮山最高峰为罗山的飞云顶(峰),海拔1296米,主峰飞云顶是花岗岩山体,屹立于珠江三角洲边缘;南来的海风与北来的气流在此交汇,常年云雾缭绕。1408~1423年(明永乐年间)东莞陈琏所撰《罗浮山志》云:“晨起见烟云在山下,众山露峰尖如在大海中,云气往来,山若移动,天下奇观也。

  震惊的是飞云顶的顶峰是一块100多平方米的平地,花草并茂,但没有树木,还云雾缭绕。从飞云顶上眺望,四百峰峦隐现于云海中,正如前人所谓“四百峰峦江海上”。东望惠州、博罗,东江如练;南望石龙、东莞,阡陌纵横,平畴沃野。山顶的石碑上刻有:飞云顶,朱明洞天福地仙官位。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故当时钱文中有[大中通宝]。”朱元璋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
飞云顶景点就由这堆石头和这支国旗组成。

这就是传说中的孙悟空出世后 石头的碎片
从水帘洞看

  原文: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也是他——

  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天遣入仙宫。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水帘洞的外形大约就是瀑布后面是洞
,洞上面有个铁桥。早在南宋时正好有个非常有名的道长白玉蟾在罗浮山这修行。王重阳被称北宗,白玉蟾与其并列被称为南宗。看看白玉蟾写的3首诗

  沁园春(题罗浮山) 白玉蟾 

  且说罗浮,自从石洞,水帘以还。
  是向时景泰,初来卓锡,旧家勾漏,曾此修丹。
  药院空存,铁桥如故,上更有朱仙朝斗坛。
  飞云顶,在石桥高处,杳霭之间。

  山前。
  拾得清闲。
  也分我烟霞数亩宽。
  自竹桥人去,青莲馥郁,柴门闭了,绿柳回环。
  白酒初篘,清风徐至,有桃李时新饤几盘。
  仙家好,这许多快活,做甚时官。

  2罗浮山上过铁桥 白玉蟾 

  飞云顶下见罗浮,五色珍禽绕石楼。
  行过铁桥猿啸罢,稚川丹灶冷飕飕。

  3明发石壁菴 白玉蟾

  有客东北来,翩然袖青蛇。
  掀髯石壁前,人间日已斜。
  前望罗浮山,千峰如排衙。
  鱼龙吹海水,洒雨行天涯。
  何处安期生,种枣大如瓜。
  见说蒲间中,尚有九节芽。
  后来葛稚川,亦得饭胡麻。
  自汲水帘洞,笑嚥黄金砂。
  海山冥古今,缥缈烟月赊。
  急呼南海神,采采扶桑花。
  我欲骑天风,去归五云家。
  整衣谒紫皇,及此鬓未华。
  嗟彼红尘人,还如兔在罝。
  胡不学飞仙,白日升九霞。

  石洞 水帘洞 铁桥,这完全就是花果山水帘洞诗意的描写!

 后来众猴遵守诺言,所以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有诗为证,诗曰: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所以孙悟空的身份是作者为了体现“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的意思而精心做的顶层设计。目的就是为了阐述三教合一的道理。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西游记以前佛教神仙和道教神仙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西游记其实就是一部试图融合佛道儒三教的书。比如孙悟空就对车迟国国王说过“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道教“北五祖”之一的王重阳在对待三教的关系上持开放宽容的态度,认为三教有互相交融兼摄之处。经常被引用的七言律诗〈孙公问三教〉就反映出这方面的思想: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悟彻便令知出入,晓明应许觉宽洪。
  精神炁候谁能比,日月星辰自可同。
  达理识文清净得,晴空上面观虚空。

  真正的大学问家根本没有偏执的门户之见。所以西游记的作者为了阐述三教合一这样的道理,故意让孙悟空的出生地与三教都大有渊源。
来看原书中第七回的一句诗说的明明白白:
  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西游记用现在的话说是一部玄幻修真小说,是唐僧师徒们的得道求仙之旅,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终成正果。仔细阅读西游记原著,其中除了佛法的介绍,在每一章甚至每一页中还穿插了大量的道士炼丹语言,道家的
内丹 思想一直贯穿于西游记故事情节的发展之中。而罗浮山就是道教练丹派的发源地和最后光大之地。
  
葛玄(164-244),字孝先,道教灵宝派祖师,尊称葛天师。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在道教流派中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葛洪的从祖父。跟随左慈学道,吴嘉禾二年(233年),在閤皂山修道建庵,筑坛立炉,修炼九转金丹。喜好遨游山川,去过括苍山、南岳山、罗浮山。

东晋葛洪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抱朴子》一书。抱朴是道教术语,源于《老子》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全书总结了魏晋以来的神仙家的理论,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并继承了魏伯阳的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其《肘后方》现在更是了不起,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称她在发现青蒿素过程中受到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的启发。

咸和二年(327),葛洪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自行请求出任勾漏(今广西北流县)令。经皇帝允准后,遂南行赴任,途经广州,会晤刺史邓岳。邓告诉葛:其辖地的罗浮山有神仙洞府之称,相传秦代安期生在此山服食九节菖蒲,羽化升天。邓岳表示愿供他原料在此炼丹,葛遂决定中止赴任的行程,从此隐居于罗浮山。其间,邓岳拟任葛洪为东莞太守,葛辞不就。他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炼丹,著书讲学。因从学者日众,又增建东西北三庵(东庵九天观、西庵黄龙观、北庵酥醪观)。南行至广州,为刺史邓岳所留,乃止于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作不辍。

南宗五祖(张伯端、石泰、薛式、陈楠及白玉蟾)将内丹思想进行了更加系统的阐述。南宗“道”与“术”结合起来,自成为理论有体系、操作有次序的完整学说,唐宋以后道教的发展,便以这套学说为主脉。而石泰、薛式、陈楠及白玉蟾都在罗浮山修炼过。

白玉蟾又叫(葛长庚),他的师傅陈楠在罗浮山归隐,并在罗浮山传授他道教法门。并最后嘉定五年在罗浮山得陈楠临终付嘱。

  为了暗示水帘洞取自白玉蟾的诗,作者后面紧跟着还有应笔。书中第三回里是太白长庚星招安孙悟空做的弼马温。太白金星在西游记的其他回目中都叫太白金星。只有这一处。白玉蟾原名就叫葛长庚!!!
白玉蟾留下大量诗歌和文集,他的《天朗气清诗帖》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还有白的一首诗列出来大家感受一下
,这首诗让你一下就想起西游记女儿国的子母河。

  《华阳吟三十首》 白玉蟾

  怪事教人笑几回,男儿今也会怀胎。
  自家精血自交媾,身里夫妻真妙哉。

  在小说第一回,当猴王离开花果山去寻找老师学艺时,猴子们摘来了水果为他送行,水果里有龙眼、荔枝、林檎。原文:“鲜龙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红;林檎碧实连枝献”。这里我们可以嗅到浓郁的岭南气息,罗浮山在广东省,地理位置就在岭南中南部。

  所以作者为了合并阐述道教的内丹思想 和 佛教的盘涅思想 还有
儒家的圣人思想,选了与三教关系渊源最有代表性的罗浮山作为孙悟空的老家。

  罗浮山是集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宗教名山,鼎盛时有九观十八寺之多。罗浮山被道教尊为天下第七大洞天、三十四福地。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故当时钱文中有[大中通宝]。”朱元璋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

  罗浮山还是儒家宝地,它是程朱理学发展和继承的地方。朱熹是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他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白玉蟾与朱熹两人互相认识,为道教和儒教留下了“偶中尔”的精彩典故。

  程朱理学其由北宋河南人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集为大成。罗从彦是承上启下的人物,当年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父亲朱松和老师李桐都曾拜罗从彦为师。罗从彦1132年以特科授博罗主薄,入罗浮山穷天地万物之理及古今事变之归,前往求学者甚多。

  这么多证据,我相信水帘洞的原形,是作者依据罗浮山地形和白玉蟾的罗浮山诗而创作出来的。西游记原著创作中大量借鉴了白玉蟾的诗和内丹思想。今年还是猴年。孙悟空的老家在猴年被我们重新发现,让人不得不感叹世界的巧合。这一切难道也是“偶中尔”??

秋高气爽,登捺山最爽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损害到您的利益,本站在核实之后会立即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