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担忧输给中国,上合扩员反霸 什么在美国是核心竞争力?
大家好,关于[什么在美国是核心竞争力?],[美国担忧输给中国,上合扩员反霸]的问题解答如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请关注本站其他相关内容,共同学习吧!
文章目录
什么在美国是核心竞争力?
技术在美国是核心竞争力。早在19世纪初,美国在科学和技术研究以及技术产品创新方面,就已经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了,人类工业史上许多最重要的发明都是源自美国,技术可以说是美国国家长期发展之本。
美国属于哪个洲
美国属于北美洲,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其全名为“美利坚合众国”是一个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
美国原本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5世纪后期,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家的人相继移民于此。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许多领域都处于全世界的领先地位。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萧达 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欣柳玉鹏】当地时间12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的行政命令。白宫的相关声明称,该倡议是总统议程的关键组成部分,以确保美国在这场技术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拜登在签署这项行政命令时没有提到他国,但在白宫专门为此事举行的吹风会上,一名高级官员声称,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正在这个领域大力投资,给美国的领导力和竞争力带来风险。与白宫隐晦传递信号相比,媒体更直接地点出其中“针对中国”的意味。美国《财富》杂志称,拜登的新行政命令给美中经济竞争再添新战线。就在两周前,拜登签署推动实施《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的行政命令,借此构筑对华技术和贸易壁垒,意图卡中国的脖子。“美国想要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永远控制在产业链低端,这种做法不具建设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3日对美方做法的批驳一针见血。中国专家吕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不管美国怎么做,中国始终致力于自主创新,不会放弃探索和研究,从来不指望美国什么,这是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在坚持走的道路。
又要投入巨资?
拜登12日上午签署行政命令后在波士顿发表演讲。美国彭博社称,这次演讲有意模仿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1962年著名的“登月演讲”。肯尼迪在那次演讲中呼吁让美国人登上月球表面——这一目标已于1969年实现。这一次,拜登宣布自己的目标是在未来25年将美国癌症的死亡率减半。
美国担忧输给中国,上合扩员反霸
上个月,美国总统拜登在《芯片与科学法》法案上签了字,这就意味着美国已经达成共识,要跟中国在芯片等尖端科技领域竞争,并且这种限制和封锁等手段已经得到国家法律支持。法律规定,美国会举国之力,动用520亿美元巨款,鼓励尖端半导体制造商在美国国内建厂,同时为扩大和深化科学研究提供资源。
很多网友会问,为什么美国现在这么焦虑?
我在9月15号看到一份美国官方公布的政府评估报告,里面讲述了美国之所以这么紧张的原因。或者说,在给他们不合理的打压行为找“合理借口”。
报告说,无论是在芯片与科学研究上,还是在移动通信5G网络上,还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都早已捷足先登,举国之力,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开发和制造。中国的投入和成绩迫使美国采取行动试图不被抛在后面,美国现在确实存在被中国在科技领域击败的风险,美国精英群体担心会输给中国。
长期以来,美国把新技术发展当作维护他作为超级大国的重要手段,也是支持美国在霸权地位上屹立不倒的重要推动力。
尽管美国历史上每届政府的基本战略和具体策略有所不同,但我们把政策的时间拉长,就可以看出其实他们的政策几乎都是“万变不离其宗”,主要目标和关键构想是相当一致的。
其实就是以全世界为目标,以世界重要战略地区为重点,以政治、外交、经济等一切可能的手段,确保美国霸权地位的实现。
20世纪美国的科技霸权逻辑是什么,一方面全方位封锁苏联,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技术领域密集封锁;另一方面,在半导体领域,跟日本你争我夺,科技领域搞不过就军事施压。
而到了21世纪,美国依旧没有玩出花来,还是想用技术打压,实现遏制自己眼中主要战略对手的目标。
尤其在拜登上任后,我们原本跟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已经升级到桌面上,成为中美的科技竞争。
在科技竞争领域,美国都做了什么?
晶晶总结了一下,美国近些年确实逐步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去年 6 月的时候,美国参议院就通过《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这里面包括很多分枝内容,是非常细密的。像什么《芯片和 5G 紧急拨款方案》、《无尽前沿法案》都重点强调美国要对高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授权 1900 亿美元用于科技领域的支出、540亿美元专门用于半导体、微芯片和电信设备的生产;到了今年 2 月 4 日,美国众议院又推出了众议院版本的规模为 3500 亿美元的《美国竞争法案》,授权 520 亿美元投资半导体芯片、授权450 亿美元加强美国的供应链。
针对我们中国在短期内很难突破的尖端技术领域,美国还专门联合盟友,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排除中国”技术供应链体系。在芯片,或者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领域,美国的想法就是尽可能地消除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封锁、制裁其实都是美国的惯用把戏
但是,晶晶说下我的看法,我们必须承认,美国的封堵策略确实会增加我们的科技创新的成本,但实际上非但不会阻止我们科技创新的进程,反而会成为我们加速往产业链上游转变的推动力。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部分网友说我过于自信或者乐观,但事实确实如此。
首先,我们对美国的封锁政策是有预判的。从历史脉络看,美国其实一直非常重视对自身商业技术的限制出口甚至是保密,毕竟这是美国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美国只不过又一次把封锁放在了台面上。
比如我们开头提到,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实施了全方位的技术封锁。
当年对日本的封锁也是,在美日之间的贸易矛盾凸显之后,美国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控制其他国家的高科技企业,比如扶持日本的邻国韩国,注资三星,扩大韩国在电子科技产业领域的影响力,不仅可以制衡日本,还能巩固美国对全球高科技产业的控制地位,也强化他从全球科技产业“吸血”的能力。
在美国扶持韩国加入对日本的竞争之后,日本的芯片和电子研发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之后甚至上省到日本、韩国政府层面的互相制裁和封锁。
所以,这些封锁、制裁手段其实都是美国的惯用把戏。
说到这儿,可能很多问题的网友又要问了。
既然美国这么小心保护他们的高科技,为什么后来出问题,接连被苏联、日本和中国挑战甚至超越呢?
我个人感觉,关键原因有两个。
第一,美国的科技投入,一直都是国防为主,把军工研发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导致美国民用工业的发展遭到忽视。
民生科技研发投入下降,严重影响美国在世界技术市场的竞争。反观日本,20世纪80年代,日本实行“科技立国”的政策,大幅度增加民生产业的科研经费,扶持公司企业进入这个行业。最终在20世纪八十年代成功撬动了美国科技霸权。
第二,美国为了给自己搭建全球供给链,建立并且积极推广了全球化,但不可控因素在于,随着全球各个国家的贸易开放和投资扩大,技术也随之扩散,当然,我们现在回头看,这其实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但美国当时肯定没想到这种结果。
越是极力封锁技术,技术越是会传遍全球,美国没有把握住技术保密和流通之间的平衡,导致了当前的囧状。
那对于我们来说,当前中美科技竞争并非全部是坏事。
首先,负面影响肯定是有的,美国想要掀起的,是联盟性、集团性的对华打压。
但反过来说,美国当前所采取的,各类策略都没有新的地方,刻舟求剑,没有动态地看问题,用的还是对付苏联和日本那一套。
中国不是苏联,更不是日本。中国有自己的一套玩法和合作逻辑。
9月15日开始,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这次峰会里一个大主题,就是欢迎伊朗正式加入上合组织,成为正式成员国。
不容易,求索了14年。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马拉申科表示,上合组织正在成为国际社会反霸权的标杆性组织。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我们可以从伊朗的加入体会得到。
其实早在2005年,伊朗就成为了上合组织观察员国,并在2008年正式申请成为成员国。
但由于伊朗在国际上被美国打压比较严重,尤其在2015年之前,一直受到联合国制裁,而且2018年还跟塔吉克斯坦起了冲突。这塔吉克斯坦可是上合组织的成员国,他肯定反对伊朗加入啊。
所以,伊朗虽然做观察国很多年,但一直转不了正。
如今,伊朗跟上合组织国家关系处得不错,而且这国际局势也出现一些变化,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从中俄方面看。
美国对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全面打压是加速欧亚大陆国家“抱团取暖”的重要原因。
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从某种程度上讲,好像正是由于美国对中俄的持续打压,促使中俄两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趋升温,并在更大范围内寻求遏制美国霸权扩张的方法。而上海合作组织就是加强全球统一战线、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平台。
从伊朗方面看。
美国加大对伊朗打压力度促使其外交政策加紧“向东看”。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发生以来,美国始终对伊朗进行外交孤立和经济制裁。2013年时任伊朗总统鲁哈尼上台后,曾一度加大“向西看”力度,还抱有幻想,指望通过停止核活动换取美国解除对伊制裁,乃至实现美伊关系缓和。
但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非常任性,撕毁了耗时多年达成的伊朗核协议,同时对伊朗进行“极限施压”。这不仅使伊朗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也让伊朗精英群体对美国的幻想彻底破灭。2021年,新总统莱希上台后的作为显示出伊朗的反美立场日趋坚定。2021年9月,莱希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言,抨击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并持续在新冠疫情期间对伊朗实施制裁的霸权主义行径,强调制裁已成为美国的新战争形式,伊朗不会再相信美国政府所做的任何承诺。
美伊关系陷入冰点。那现在伊朗终于迎来了与全球连接的曙光。它加入上合组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首先,上合组织扩员,增加了组织的影响力,也扩大了正义和和平力量的辐射能力,尤其对于抑制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美国作为游离于欧亚大陆外的海权国家,在欧亚大陆一直推行“分而治之”政策,就是为了限制欧亚地区出现能挑战美国霸权的地区性大国。近些年,美国虽然开始进行战略收缩,但大家也都能看到,什么“印太战略”和随之建立的美日印澳四边机制,等等,这些都让美国插手亚太事务的野心昭然若揭。
对欧亚大陆国家而言,如果要遏制美国霸权扩张势头、防范被“逐个击破”的风险,实现欧亚大陆国家的团结十分关键。上合组织的建立,吸收伊朗扩容,便是这方面的积极尝试。
其次,伊朗加入,有利于形成反恐合力。
上合组织成立之初,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反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早在2011年,中东政局剧变后,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以“大中东”为策源地,不断向周边扩张,由此给相关国家造成极大危害。2015年以来,国际社会更是加大了对盘踞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极端组织的围剿力度,“基地”组织与“伊斯兰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范围不断缩水,但也刺激了极端组织在作战方式和组织形态上的转变。
晶晶需要给大家点明的是,现在美国在地缘政治问题上变得愈发极端和歇斯底里,上合组织的反恐合作完全可以有效打掉美国扶持“白手套”实现自己的险恶目的。
但我们看,伊朗加入还只是第一步,为了实现更高的目标,未来上合组织的规模未来肯定还要进一步扩大。
反霸权的队伍在扩大,但是某些国家的领导人看不到这些,正在忙着给美国做代理人,逢场作戏蹭热点。
9月14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前往刚刚被乌克兰军队夺取的伊久姆视察。同时为了给普京上眼药和给自己加戏,泽连斯基率领一众官员,在哈尔科夫州伊久姆市亲自主持了一场“升旗仪式”。
同时,我看到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说俄军之前用了三天时间,把驻扎在伊久姆方向上的部队撤回了顿巴斯地区。俄罗斯空天军和炮兵在组织撤退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还对追击的乌克兰军队进行了密集杀伤。
但乌克兰军队毕竟火炮力量密集,配备了几乎国内全部的坦克重装备,所以即便是俄罗斯空天军和炮兵倾力而为,仍然没有阻止乌克兰军队扩大占领区。
按照乌克兰国家通讯社9月12日的消息,目前乌克兰军队重新控制的土地面积已经达到6000平方公里。
我们得承认,这是从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军队在战场上取得的一场胜利。
接下来的事情发展非常有意思,德国在收到乌克兰打赢的消息之后,反而表示不会向乌克兰提供主战坦克。
泽连斯基满满以为自己打了场胜仗,可以得到更多的北约物资。万万没想到,北约的想法是:你既然这么能打,说明我们的支援是足够的,那就先不用继续支援了,毕竟我们自己家里也缺钱。
泽连斯基目前是志得意满,在视察伊久姆的同时,还拉着北约国家试图签订新的条约。
泽连斯基宣布拟签署《基辅安全条约》,保证国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和欧盟成员国。
晶晶大概看了下内容,有几点比较关键,跟大家聊聊:
第一,乌克兰不用限制武装部队数量;
第二,乌克兰可以从担保国家获得投资、武器和情报支持;
第三,该条约确保乌克兰恢复1991年时期的领土,禁止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除非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足额补偿;
第四,该条约规定了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时间表。
不了解情况的网友乍一看,还以为泽连斯基已经赢了呢,口气这么大。
但晶晶觉得,乌克兰这个条约签不签得了得两说,但这条条框框每一句都是在挑衅俄罗斯,俄罗斯会如何反击呢?我们拭目以待。
俄罗斯还没有反馈,欧盟却支棱起来了。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9月14日表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正在产生真正的影响且将持续下去,并强调欧盟与乌克兰的团结将是不可动摇的。同时她信誓旦旦地表示:“普京终将会失败,而欧盟将赢得最终胜利!”
这表明,欧盟方面即便是顶着能源压力,也要跟俄罗斯斗到底了。
欧盟又觉得自己行了,尽管当前欧洲内部大量企业或者倒闭或者停产,今年冬天防寒的天然气还没有着落,冯德莱恩仍然表示,俄罗斯必然会失败,欧洲必然会胜利。
但我们看,目前俄乌战场上,北线的失利并没有彻底改变俄军占据主动的态势啊。俄军在北线损失以装备为主,人员伤亡并不大。同时,罗斯托夫方向一个近2万人的新集团军还没有投入战场。
所以,我认为,到底谁才是秋后蚂蚱不好判断,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冬天,还有许多“惊喜”在等着欧盟。
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国,而半导体产业是重要支撑点,韩国半导体产品出口的总额中,中国的出口额占到60%以上。一旦被美国限制芯片出口,那么中韩之间的贸易会瞬间垮掉一半,到时候,韩国的经济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我想稍微了解经济常识的都清楚,这样的代价,是韩国政府绝对无法接受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损害到您的利益,本站在核实之后会立即删除。